01
大雨突如其来,闪电在窗外炸开。
起初,人们都觉得这只是一场普通的夏季暴雨。
可后来,强降雨没有任何消退的征兆,似乎愈演愈烈。
直到水位没过胸口,马路化身河流。
直到新闻滚动播报,北京本轮强降雨已持续147小时。
人们才真正意识到,灾难已经来临。
密云区一位60多岁的胡阿姨说,28号早上5点她接到电话,说小区进水了。
她当时寻思:”进水有多大事,又不是没发生过。”
挂断电话,她打算起床查看情况。
结果,走到一楼准备推门的时候就出不去了,一层已经被水灌满。
她赶紧往上汇报,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拍照的时候,水已经到了腰。
雨势太大,所有人都想着赶紧往外逃。
可小区里有一堵墙,眼看着这堵墙被雨水冲倒,墙一倒,所有车都受到影响,出不去了。
大家又都赶紧往楼上走,这么会儿工夫,一层已经完全被淹没了。
胡阿姨心有余悸:”太猛了,好吓人,我正好就在这守着清水河,看得特别清楚,那浪高得吓人。我60多岁了,头一次看这么大水,以前没有这么大的。”
雨还是下个不停。
从橙警到今年首个暴雨红色预警,三小时内连升两级,景区全部关闭,31处道路损毁,136个村断电,1825个基站退服,累计转移超8万人……
新闻里说,北京以往的年降水在600毫米左右,这几天最大降水量543.4毫米,相当于四天下了近一年的雨。
最强的小时雨量达到95.3毫米,等于是一平方公里区域1小时内被泼了38个标准泳池的水。
专家解释,这场雨,是多重特殊的环境因素叠加,形成了连串的对流云团。
它们先后经过同一区域,就像列车的一节节车厢,先后经过同一地点一样,影响源源不断,才会造成极端强降水。
暴雨引发山洪,塌方,预警透过短信和弹窗不断刺痛人心。
通讯中断,水电受阻,房屋倒塌,亲人失散。
闪电和暴雷撕裂天空,洪水把死神推向各处。
据新华网发布的消息,截至目前,已有30人遇难。
02
新闻里的一句话,是多少家庭的不可承受之痛。
有个网友发帖说,住在养老中心的姨奶奶和她半身不遂的外甥,被这场洪水带走了生命。
从未想过天灾离自己这么近,痛苦到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形容。
有人说,年事已高的奶奶独自待在家里,村里遭遇泥石流和塌方,消防车辆人员上不去,看天气预报还有一周强降雨,恨不能亲自参与救援。
灾难片里的场景,在现实中不断上演。
密云水库上游的北庄镇,受灾严重。
村民刘女士说,洪水是奔涌过来的,靠近清水河的房屋被瞬间冲垮。
仅仅两个小时,水深就从膝盖涨到了腰部,停在外面的小轿车一半被淹,两侧的树木也被直接冲倒。
比她家地势低的几栋房子则直接被淹没,只露出屋顶。
村民们惊恐着回忆:
“眼睁睁看着洪水冲进院子里,前后不超过10分钟,一楼的房屋就被完全淹没了。”
“水里翻起了浪,可害怕了。”
桥梁被冲垮。
房屋被冲毁。
树木倒伏。
救援道路受阻。
变压器被冲断,倒在水里。
太师屯,整个镇子变成了一片汪洋,泡在混沌的深水里。
地势稍低的地方,人们被迫站在屋顶上求救。
洪水夹杂着泥沙,一浪高过一浪,没有一辆车幸存。
有人死里逃生,回忆惊魂一幕:
“断水断电,不到半个小时,一楼已经被淹过正常人肩膀的高度,上下公路部分也被山石和泥沙冲毁,别无选择,只能在车上待命,度秒如年。五点天刚蒙蒙亮,决定紧急撤离,一路险象环生,遇到了悬崖边的护栏毁掉,路基边坡失稳的时候,吓得腿都软了……”
有人发了洪水前后的村子对比图,心里不是滋味:
“从小长大的地方,就这么被冲没了。”
越看,心越是揪成一团。
不知洪水中的他们,承受了怎样的惊恐伤痛,告别失散,满目疮痍。
这场雨,不久就会过去,成为众多新闻中的一条。
但在一些人心里,这场暴雨永远也不会过去了。
在城市生活久了,总以为钢筋铁骨,稳如泰山。
然而事实又一次撕破幻象,天灾面前,我们是如此不堪一击。
03
不过,苦难素来压不垮这片土地。
密云区宁村新桥出现险情,武警北京总队千余名官兵连夜奋战加固堤坝,一晚上,搬了10万沙袋,构筑堤坝1100米。
“一不怕苦,二不怕险!”
口号响彻雨夜,叫人眼眶发酸。
网友说,无论是在什么时候,什么地点,什么场合,只要听到这样的话,都能在一瞬间马上感到自己的骨头在响。
“一股独属于中国人的,中国国情的,中华民族的情绪,在心底发芽,痒痒的,蓬勃的,韧性十足而顽强不屈地发芽。”
过去几天,这样用生命营救生命,用善良抵御灾难故事,从未中断。
有的村自发组建了救援队,把年龄大的,走不动路的老人用小三轮车一段一段往外送。
到了冲毁的地方,绕过去,下个村的再接上。
一家养老中心被洪水围困,水下障碍物密布,大型救援设备无法进入。
几名消防救援人员用绳索搭建救命通道,一次次往返洪水中。
最终,护送48位老人到达安全地带。
一名到预产期的孕妇,被天将的神兵抱着从洪水救出,转运至安全区域,直升机接力送医。
还有暴雨里的”铲车侠”们。
家园大面积被淹,当时太师屯镇养老院的最高水位已经到了房檐。
刁师傅和铲车司机王师傅等五人,开一辆铲车,一艘冲锋艇,自发组织救援。
那片区域,消防员不熟悉地形。
他们领着头,给消防员带路,挨家挨户去喊,有人的话就赶紧救援,”拖”到铲车上。
数不清来回跑了多少趟,从早上6点干到晚上7、8点,中途车坏了,王师傅才停了半小时。
他只有一个想法:”能多救点是点,怎么也得把看得见的人都救走。”
最终,铲斗端出来80多条人命。
后来回忆起来才觉得后怕,有一些路基被冲毁,铲车好几次掉进坑里。
最终,几位大哥一共救出130多人。
世界温暖,环环相扣。
被救出来的村民,铭记恩情。
救援人员前方救灾,饭店老板后方做饭。
“没有电,点灯也得给你们蒸包子。”
苦难总是让人更加团结。
暴雨冲不垮人们的温暖和良知,反而书写了灾难中的人性之光。
04
凌晨,看到了北京雨势减弱的消息。
但新的战场,转移到了河北和天津。
一个叫@找不到我吧 的网友说,她家在河北承德下面的一个村子,距离北京的密云区下栅子村5公里。
家里因洪水和泥石流导致房屋塌方,奶奶被埋,全村失联。
最让人心痛的,是这条帖子。
“我的家一夜之间,一片废墟。”
爸爸偏瘫,差点被洪水卷走,靠着当海军的底子捡回一命。
刚装修好,准备养老的房子。
她父母一辈子的心血,一瞬间就都没有了。
后来又得知姥姥、姥爷遇难的消息。
暴雨之下,连安置两位老人遗体都做不到
航拍的承德,更是触目惊心。
洪水肆虐,村庄全部被淹,不少房屋,只剩屋顶。
微博上,和亲人失联的着急地四处求救。
暴雨如注,山洪咆哮。
和亲人失联每多一秒,危险就多一分。
写到这里,已不觉得这是新闻里简简单单的”洪灾”两个字。
对亲历暴雨的他们来说,是切切实实的,扑面而来的恐怖灾难。
网上说密云和承德都是”极端天气,历史罕见,破坏性极大”。
但是你有没有觉得,”极端天气”这个词,已经开始频繁出现。
不久前陕西遭遇极旱,如今京津冀极涝,可能这些已经慢慢不再属于极端天气,而会逐渐变成常态天气。
每一次灾难,都是一面镜子。
或许,我们该认清现实:
远方的哭声,是人类共同的悲鸣。
尽管我们无数次祈愿山河无恙,人间无灾,但灾祸从未离开这世界。
每个铁骨铮铮的人,都经不起磕绊的日子。
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无论风雨何时到来,我们都应铭记:
爱,责任,善良,温柔和希望,才是最后的救赎。
多一些悲悯,多一些同理心,多一些守望相助。